您目前的位置:关工之窗>五老风采>正文

刘乾坤:情系公益五十载 传递人间大爱

发表时间:2025-06-26阅读次数:108

       投身公益事业50余年,累计向慈善组织、受灾地区和各地困难群众捐款120多万元,保存的汇款回单有4000多张。这是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刘乾坤的“爱心账单”。

       今年74岁的刘乾坤出生于河南省濮阳县城关镇一个普通家庭,1988年从服役部队转业到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公安分局工作,退休前是水磨沟区苇湖梁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刘乾坤回忆,他第一次“匿名”捐款是在1972年。有一段时间,他发现班里一名战士休息日频繁请假外出,到邮局给家里汇款。经过了解得知,这名战士的母亲患了重病,急需用钱。刘乾坤很快以“战友”的名义,悄悄给这名战士的母亲寄去20元。“那时,我每月的津贴只有8元,20元是我两个多月的津贴。”刘乾坤说,看到战友有难处,能帮就想多帮一把。此后,无论是在部队还是转业到乌鲁木齐,刘乾坤一直坚持给全国各地的残疾人联合会、儿童基金会、受灾地区等组织和个人匿名捐款,使用过的汇款人姓名有“红兵”“战友”“刘建军”“中国梦”……

       在工作中,刘乾坤与维吾尔族同事沙依提结下了兄弟般的情谊。命运无常,沙依提因病离世,留下妻子白力克孜独自抚养孩子,生活陷入困境。刘乾坤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提供生活上的帮助,垫付孩子的学费,甚至将单位分给自己的房改房赠予白力克孜一家,而自己却一直居住在条件简陋的平房里。2019年,以刘乾坤为原型的微电影《好人是盐》上映,展现其跨越民族的无私大爱。

       生活中的刘乾坤十分简朴,省吃俭用,却拿出一腔热血和大部分收入奉献给社会,刘乾坤在赢得赞誉的同时,也听到过质疑的声音,有些人曾问他,“即使掏空腰包也不可能帮助所有人,到底图个啥?”“自己并不富裕,收入用来改善自己的生活不好吗?”“献爱心是好事,可为了公益亏欠家人,这样值不值?”……对于这些,刘乾坤觉得:“我的生活还过得去,看到别人有难处,能帮一个是一个。”

       一个榜样就是一面镜子。为发挥道德模范示范和引领带动作用,2023年4月,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以水塔山街道、苇湖梁街道为试点,成立了全国道德模范刘乾坤工作室,陆续吸引38家爱心企业、9支志愿服务队伍加入,并开展各类文明实践、宣传宣讲、扶危帮困、文艺演出等公益活动。与此同时,苇湖梁街道、水塔山街道也分别成立刘乾坤工作室宣讲志愿服务队、爱心联盟志愿服务队。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能够帮助到有困难的人,我很快乐,我将用自己的方式,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刘乾坤说,他只是千万党员中的一员,是祖国大家庭中普通的一员,也是长江大河里一滴普通的水珠,希望有更多有爱心的人涌现出来,做好事、当好人,让祖国大家庭更加美好。(乌鲁木齐市关工委供稿)





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