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关工之窗>理论研究>正文

“双减”背景下城乡接合部家校融合教育探究

发表时间:2025-03-04阅读次数:130




【编者按】

2024年11月,自治区关工委举办“首届新疆青少年家庭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此次研讨会规格高、层次高、理论水平高,齐聚全国知名家庭教育专家学者,有自治区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军区等20多家部门单位参与,累计收到170余篇征文,全方位、多维度地展现我区青少年家庭教育领域的探索与思考。即日起,“新疆关工委”微信公众号开设“青少年家庭教育理论与实践”专栏,陆续编发研讨会优秀征文与大家分享。

“双减”背景下城乡接合部家校融合教育探究

高璐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教育领域迎来了深刻变革。在城市和乡村教育环境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城乡接合部学校具有其独特的教育生态。城乡接合部处于城市和乡村的过渡地带,学校的学生来源复杂,既有城市拆迁户子女,也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当地农村居民子女。这些学生家庭背景、经济状况、家长教育水平等方面参差不齐,并存在着对“双减”政策理解存在偏差、教育观念滞后“唯分数论”、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不高且参与能力有限,以及家校沟通渠道不畅、沟通内容和深度不足等诸多问题,给学校教育带来许多新挑战。

在“双减”政策要求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背景下,学校教育需要和家庭教育更好地融合,形成教育合力,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本文通过剖析城乡接合部教育的独特性、“双减”政策的影响,揭示当前家校融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以促进教育质量提升和学生全面发展。

一、建立畅通有效的家校沟通体系

完善沟通渠道。建立综合沟通平台,整合多种沟通方式,开发适合城乡接合部家长使用习惯的家校沟通APP。加强家访工作。定期对学生进行家访,特别是针对特殊家庭的学生,如经济困难家庭、单亲家庭等。家访过程中,教师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和成长背景,与家长面对面沟通孩子的教育问题,增进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信任和理解。

深化沟通内容。学校定期组织主题沟通会,引导教师和家长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深入交流,分享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的点滴,共同探讨教育问题。教师和家长共同为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心理变化、兴趣爱好发展等情况。通过档案的更新和共享,促进双方对学生的深入了解,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

二、提升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和能力

激发家长参与热情。学校通过举办家长学校、专题讲座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关键作用,特别是在“双减”背景下家庭参与教育的重要意义。结合城乡接合部成功教育案例,让家长认识到自己在教育中的不可替代的角色。通过开展亲子活动,让家长在活动中体验到与孩子共同成长的乐趣,增强对孩子教育的责任感。同时,设立家长志愿者岗位,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和教育活动,如协助组织运动会、图书馆管理等,让家长融入学校教育。

提高家长教育能力。根据城乡接合部家长的教育水平和需求,设计分层分类的家长培训课程。课程内容包括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学习特点、“双减”政策解读与应对策略、家庭学习环境营造等。培训形式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方便家长学习。组织家长成立互助小组,鼓励家长之间分享教育经验。学校可以定期安排教师对互助小组进行指导,解答家长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家长之间的相互学习和支持,提升家长整体教育能力。

三、强化学校对家校融合的重视与引导

提高学校重视程度。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家校融合在城乡接合部教育中的重要性,将其纳入学校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制定明确的家校融合目标和实施步骤,在学校工作计划中明确家校融合工作的重点和任务。学校要为家校融合工作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安排专门的家校融合协调员,负责组织和协调家校沟通、家长培训等工作。改善学校沟通设施,如配备多媒体会议室用于家长培训和沟通活动。设立家校融合专项经费,用于购买培训资料、开发沟通平台等。

优化学校引导措施。建立完善的家长培训体系,根据家长的反馈和教育政策变化,不断调整培训内容和方式,要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培训方式可以多样化,包括专家讲座、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建立科学合理的家长参与教育激励机制,对积极参与学校教育活动、为学校发展作出贡献的家长进行表彰和奖励。可以设立“优秀家长奖”“家长贡献奖”等,通过颁发证书、在学校宣传栏展示等方式,激发家长的荣誉感和积极性。

四、整合校内外资源

开放学校资源。在课余时间和假期,有计划地向家长和学生开放学校的图书馆、实验室、体育馆等资源。学校可以制定资源使用规则和预约制度,安排教师或志愿者进行管理和指导。例如,在周末开放图书馆,家长可以陪同孩子一起阅读;假期开放实验室,组织一些科学实验活动,邀请家长参与。

挖掘社区资源。学校与社区合作,整合社区内的文化场馆、企业、公园等资源;与文化场馆合作,开展文化展览、艺术表演等活动,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职业体验机会,拓宽学生的视野;利用公园等自然资源,开展户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同时,鼓励家长参与到这些活动的组织和实施中。

引入社会力量。积极引入社会公益组织、志愿者团队等社会力量参与到家校融合教育中。例如,邀请公益组织为学生开展心理健康辅导、艺术培训等活动;组织志愿者为学生提供课后辅导和兴趣小组指导。这些社会力量可以弥补学校和家庭在教育资源上的不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双减”背景下城乡接合部家校融合教育是一个具有挑战性和重要意义的课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以促进城乡接合部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实践过程中,要不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优化策略,通过持续不断地改进和创新,让家校融合成为城乡接合部教育发展的有力支撑,推动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使城乡接合部的学生在“双减”政策下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发展机会,实现个体的成长和家庭的期望,为社会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人才。(作者单位:新疆呼图壁县第四小学)



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