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找老赵,帮忙有一套。”不论是家庭里的家长里短、还是邻里间的矛盾纠纷,抑或是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各类问题,青河县的居民总会在第一时间想到老赵。他们口中的“老赵”是2017年被青河县人民法院聘为特邀调解员的退休教师赵正和。八年来,他以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深厚的为民情怀,调解纠纷、化解矛盾,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着独特作用,成为青河县“五老”群体服务社会的典范。
“虽然我已经到了花甲之年,但是为群众工作的热情还在,只要我还干得动,就会一直干下去。”这是赵正和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2017年,青河县人民法院以老赵为名设立了“老赵调解室”,成为全县首批以个人命名的品牌调解室之一。八年来,他共接待群众2000余人次,参与调解各类纠纷近千件,调解成功率高达90%,被来访群众亲切地称为“赵老师”。
在“老赵调解室”的白色墙面上,一面“倾心调解化纠纷 秉公办案暖人心”的锦旗格外醒目。这背后是一个个感人的调解故事。2021年,70岁的王某因49万元借款纠纷寝食难安。赵正和了解情况后,多次与双方当事人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还款协议。老人激动地说:“借了一年多的钱,终于能要回来,多亏了赵老师!”2024年4月,农民薛某因21万元麦款被拖欠愁眉不展。经过赵正和的努力,最终促成欠款方承诺十日内结清尾款。薛某连声感谢这位“知心老大哥”。
在调解工作中,赵正和始终坚持“法理情”相融的工作方法,力求调解结果公平公正。对庄某与胡某的建房款纠纷,他多次电话沟通、上门走访,促成和解;对加某与杜某的邻里漏水纠纷,他以“远亲不如近邻”劝导双方互谅互让。这种既讲法理、又重人情的调解方式,让许多剑拔弩张的当事人最终握手言和。
多年的调解工作使赵正和深深意识到,居民群众法律知识学习不足,法律意识淡薄,是引发民间纠纷的主要原因。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赵正和积极配合县委老干部局、县司法局,深入社区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浅显易懂的普法宣传活动。与此同时,他坚持利用碎片化时间,给居民们讲解国家政策、普及法律知识,农家院落、田间地头、公园凉亭都是他给居民们说案例、讲法律的移动课堂,引导群众合理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
“老赵调解室”的成功实践,带动了青河县调解工作的创新发展,相继涌现出了“库热斯调解室”等品牌调解室,形成了“五老”调解员队伍建设的示范效应。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赵正和常说:“把调解工作做好了,既减轻了群众负担,也减少了矛盾纠纷,社会就和谐了。”正是怀着这样的信念,他把退休后的时光无私奉献给了基层调解事业,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五老”的责任担当。(青河县关工委供稿)
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