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日,自治区“五老”和关工委系统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在河南红旗渠干部学院圆满举行。此次培训通过专题讲座、现场教学、体验教学、情景教学、交流研讨等多种形式,着力提升“五老”和关工委系统干部政治素养、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推动自治区关心下一代工作高质量发展。现编发学员代表学习心得与大家分享。
传承红旗渠精神 护航青少年成长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离退休干部工作处三级调研员
王春勤
为期五天的自治区“五老”和关工委系统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圆满结束,站在“人工天河”的壮阔画卷前,回望这段难忘的学习历程,我们心中充盈着对红旗渠精神时代价值的深刻领悟,以及对未来更好肩负起关心下一代神圣使命的坚定信心。
一、这是一次精神的溯源与信念的再淬炼,让我们更加筑牢了关工委工作的思想根基
行走在红旗渠畔,凝视“青年洞”那穿越时空的凿痕,聆听当年林县人民“十年磨一渠”的感人故事,我们触摸到的,是一部党领导人民战天斗地、改天换地的英雄史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这十六个光辉大字,不仅闪耀在太行山壁上,更深深烙印在我们的灵魂深处。
红旗渠精神启示我们:关工委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根本原则不动摇。如同当年修渠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核心,我们做好关心下一代事业,更要自觉在党的领导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确保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林县人民修渠是为了解决子孙后代的吃水问题,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壮举。我们关工委的老同志和工作人员,更要怀着对党的事业负责、对民族未来负责的深厚感情,以“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的情怀,无私奉献,倾情关爱,努力为青少年成长成才创造更好环境。
二、这是一次能力的充电与智慧的再启迪,让我们更加提升了立德树人的履职本领
红旗渠干部学院精心设计的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红旗渠纪念馆的沉浸式体验,让我们仿佛置身于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真切感受创业之艰与智慧之光;专家学者的深入解读,帮助我们深刻把握红旗渠精神的科学内涵与当代价值;期间所学所见所感,更是在思想碰撞中深化了我们对运用红色资源、创新关爱方式的思考。
红旗渠建设中蕴含的“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宝贵经验启示我们:做好新时代关工委工作,既要满怀热情,更要讲究方法。要深入研究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特点、成长规律和现实需求,精准施策,科学育人。要像当年修渠测量设计一样精细,用好“五老”优势,创新活动载体,提升思想引导、道德教化、文化传承、法治教育、关爱帮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红旗渠是60万林县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结晶。这启示我们:关工委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凝聚强大合力。要进一步加强与相关部门(教育系统、团委、妇联、社区等)的协同联动,整合资源,搭建平台,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关工委主动作为、有关部门积极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大格局。
三、这是一次使命的升华与行动的再动员,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传承薪火的责任担当
培训的结束,不是学习的终点,而是传承红旗渠精神、推动关工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我们将把在太行山深处汲取的磅礴精神力量,转化为关爱青少年、培养接班人的强大动能:
——做红旗渠精神的忠实“传承者”。不仅要自己深刻铭记,更要发挥关工委和“五老”的独特优势,把红旗渠的故事、蕴含其中的信仰力量、奋斗精神和科学智慧,生动地讲给广大青少年听,引导青少年从中汲取精神养分,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做红旗渠精神的模范“践行者”。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志气融入岗位担当,将“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情怀融入团队建设,将“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作风融入关爱实践,精准把握青少年需求,不断提升关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做新时代关爱事业的积极“开拓者”。以此次培训为新的加油站,把红旗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关键问题,在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关爱保护困境青少年等方面下更大功夫,出更实举措,见更大成效。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伟大征程中,展现关工委组织的新担当、新作为!
各位同仁,红旗渠水奔腾不息,昭示着奋斗永无止境;关爱事业任重道远,呼唤着我们接续奋斗。让我们带着在红旗渠畔汲取的信仰力量、智慧启迪和奋斗激情,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将红旗渠精神的光芒,播撒到天山南北关心下一代事业的广阔天地,为培养造就一代又一代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贡献我们的全部力量!
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