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城镇化进程日益推进,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流动规模不断扩大,由此催生出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并呈现出数量逐年增长的趋势。父母长期外出务工,导致部分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和心理健康方面出现诸多问题。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2021年5月,教育部、财政部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实现巩固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进一步提出了加强和完善农村儿童教育关爱工作的措施。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应当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高度,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统筹协调、齐抓共管,共同守护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一、加大政府重视力度,优化留守儿童成长环境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问题,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根据任务分工,制定具体措施,分解任务、明确责任、督促检查,坚持贴近留守儿童实际,把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与乡村振兴工作有效衔接,把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作为推动农村建设的有效措施列到重要议事日程。加大财政扶持,改良教学条件,提升师资水平,合理规划教育资源布局,减少教育不均衡现象。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留守儿童监护网络。
二、建立健全学校监管机制,优化留守儿童的教育环境
学校是留守儿童接受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在留守儿童的教育过程中,学校应义不容辞地发挥主导作用。
明确责任,不留死角分工到人。组建“代理家长”队伍,即分管校长、德育主任、班主任为一线的代理家长体系,党支部书记任留守儿童的总监护人,部分支委和党员教师、班主任任“代理监护人”即第二家长,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生理心理教育的管理和引导。
实时关爱,开展心理健康辅导。组建心理健康保障队伍,抽调专职心理健康老师组成咨询团队,针对留守儿童可能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出现的情绪问题进行分析研判,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心理健康帮扶。
充分利用载体,创新家长学校机制。学校应分层成立家长委员会,开办家长学校,定期开展“留守儿童”监护人家庭教育培训,帮助家长当好“第一任老师”,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同时根据实际情况不定期召开“代理监护人”家庭教育培训,讲解如何做好第二家长,如何与留守儿童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如何帮助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让他们时刻感受到家的温暖。
密切家校联系,开展多元化亲子活动。利用节假日农民工返乡时间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交流,及时通报学生在校学习表现情况,了解留守儿童回家后的思想状况和行为习惯,以便有的放矢地加强教育。定期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了解子女的学习、生活和老师的教育活动。不拘一格开展形式多样的亲子活动,如亲子同唱一首歌等,更好地弥补家长和孩子长期聚少离多的遗憾,同时也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三、全社会共同参与弘扬先进文化,净化留守儿童的社会环境
各级各部门要通力合作、积极参与,广泛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社会、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组织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好家风、好家教,确保先进文化进社区、进家庭,为未成年人尤其是留守儿童学习先进文化提供有利条件。广播、电视、文化新闻出版部门要精心组织编印少年儿童影视作品及读物,传播正能量,努力满足少年儿童精神文化需求。特别是文化部门要加大“扫黄打非”力度,加强文化市场监管,严厉查处违规经营有害文化产品行为,净化文化市场。整治网吧和电子游戏厅,加强对网吧的日常管理和监控,加强网络环境保护,净化网络空间,净化校园周边环境。相关部门要协调联动加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有效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为未成年人尤其是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要加大《家庭教育促进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以提高教育管理的能力。
四、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各级关工委的重要作用
2022年2月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各级关工委组织建设,团结动员广大“五老”等离退休老同志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深化关爱工作,协同做好农村留守儿童、流动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青少年群体的关爱和服务工作,各级关工委要做好协调工作,发挥教育和服务职能及在家庭教育工作中的优势,积极开展各类形式的结对帮扶工作。
协调全社会共同参与,加强“五老”队伍建设。各级党政要齐抓共管、摸清底数,广泛动员政治素质高、热心公益事业、具有奉献精神的老同志参加关工委工作,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人数众多、覆盖面广、结构合理、扎根基层、富有活力的“五老”队伍。
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宣传教育,加强结对帮扶。各级关工委可以有计划、有组织地以各种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系列的扶贫帮困送温暖和宣传教育工作。近年来,阿克苏市关工委在每学期开学前都要走进福利院,组织“五老”人员,“一对一”“一对多”地与留守儿童结对子,号召各级关工委与各乡镇留守儿童结对子,并在节假日定期探望留守儿童,让孩子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关爱。
充分发挥“五老”宣讲团优势作用。组织“五老”深入青少年中,实施传承红色基因工程宣讲活动,讲好党的故事、革命故事、英雄故事,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进一步增强青少年爱党报国情怀。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青少年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认真履行指导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职责,大力发展家长学校等家教服务网络,不断创新活动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宣传活动,引导留守儿童外出务工父母和监护人改变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真正承担起教养子女的责任和义务,才能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更健康的成长环境,才能使社会更加和谐。(作者系阿克苏地区关工委“五老”宣讲员)
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