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网站首页>红色家风>正文

最美家风润万家|龙吉克·卡德尔:飘扬在国境线上的红色家风

发表时间:2025-05-12阅读次数:128



龙吉克·卡德尔是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的一名义务护边员,新疆志愿者协会理事。现年63岁的他身高一米九、剑眉星目,颇有军人风度。从他的祖父起,他家诞生了四代守边人,一心爱国的家风赓续传承。

电影《冰山上的来客》讲述的就是龙吉克·卡德尔父辈的故事。如同影片主人公一样,龙吉克·卡德尔身体力行将爱国戍边的家风世代传扬。




树立家风 爱国守边


帕米尔高原看似荒凉,历史上却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新中国成立后,龙吉克·卡德尔的爷爷立下家训:“永远跟着共产党,爱国守边一辈子。”从此,他在帕米尔高原数百公里的边境线上当向导,守边护边一辈子,成为第一代守边人。

龙吉克·卡德尔的父亲卡德尔·阿布力克木1951年参军,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第一位塔吉克族战士。完成中央民族学院的学业后,他回到家乡,扛起钢枪,担任侦查参谋等职,屡次立功。

1974年,在边防哨所工作了22年的他转业留在当地。1995年,退休后的他来到他曾经战斗过的边防站。在海拔4700米处一块三人合抱的大石头上,他郑重地刻下了家训。后来这块石头被当地人称为“家训石”。




感悟家风 继承遗志

1979年,初中刚毕业的龙吉克·卡德尔报名参军。17岁的他沿着祖辈和父辈的足迹,走上帕米尔高原,走上边防哨所卡拉库里高地。第二年,龙吉克·卡德尔来到边防派出所,一步一个脚印走遍了高原的角角落落。比起以前,虽然大家的生活已经得到改善,但是因为高原恶劣的自然环境,冬天他们只能吃白菜、萝卜、土豆,夏天则很难吃到新鲜菜。

在部队的30年里,龙吉克·卡德尔不忘祖训,坚守在祖国千里边防线上。2008年起,龙吉克·卡德尔选择在帕米尔高原的千里边防线上当一名义务护边员。他探索建立“随队实践教学和定期集中教学”培训模式,培养了素质过硬的护边队伍。在龙吉克·卡德尔的影响下,村民们的爱国护边意识特别强。在护边工作中,他积累了斗争经验,也充分发动了群众,巩固了团结。

困难的时候,他会想念祖父、想念父亲。这心情也化为戍边的动力,他说:“界碑上,有爷爷的遗志。”




传承家风 赓续未来

龙吉克·卡德尔有两个儿子,和他一样,儿子从小就生长在军营里,牢记爷爷立下的家训。他们深知军人的苦,更知道军人的光荣。

“毕业了想干什么?”2003年,大儿子阿布都贾米·龙吉克毕业。龙吉克·卡德尔问儿子。

“当兵!”大儿子脱口而出。

这一幕,就像当年父亲问自己一样,龙吉克·卡德尔拍拍儿子的肩膀,又问:“到哪儿当兵?”

“哪里需要,我就去哪儿!”

于是大儿子去了帕米尔高原的边防派出所,成了这一家第四代护边人。

2007年,小儿子夏吾古尼·龙吉克也投身高原边防事业。龙吉克·卡德尔的两个儿子先后来到祖辈奋斗过的高原哨所,在慕士塔格峰下,在卡拉库里湖边,他们用足迹书写忠诚,让胸前的一抹红色点亮亘古荒原。

2022年,龙吉克·卡德尔被选为冬残奥会火炬手。他召集家族成员共同来到家训石前,说:“爷爷把守边的火炬传给我爸爸,爸爸又传给了我,今天我正式传给我的儿子。我们家一代代定要把爱国守边的火炬传递下去。”此后,逢年过节全家人都要齐聚家训石前大声诵读祖训。他说,“我们一家人的心跳与祖国的脉搏紧紧相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