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4年11月,自治区关工委举办“首届新疆青少年家庭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此次研讨会规格高、层次高、理论水平高,齐聚全国知名家庭教育专家学者,有自治区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军区等20多家部门单位参与,累计收到170余篇征文,全方位、多维度地展现我区青少年家庭教育领域的探索与思考。即日起,“新疆关工委”微信公众号开设“青少年家庭教育理论与实践”专栏,陆续编发研讨会优秀征文与大家分享。
新时代家庭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
郑玉
家庭是个人成长的基础,家庭教育影响人的一生。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塑造孩子健康的心理,助力孩子未来的发展。目前,我国家庭教育存在家长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式单一、教育能力不足、教育资源缺乏、家校社配合不足等诸多问题。本文结合家庭教育的目标与方法、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具体做法,提出改进家庭教育的优化策略,以促进新时代家庭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责任感不仅能让孩子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和义务,也能让他们学会关心他人,在未来成长中担当更多的社会责任。父母要以身作则,比如主动承担家庭的各项事务,并且认真对待,言行一致。孩子从小耳濡目染,会自然而然地效仿父母的行为。同时,父母要给孩子布置一些适合年龄的家庭任务和义务,并做好引导和监督,耐心地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责任习惯。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孩子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既要完成学习任务,又要留出时间参与家庭事务,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提高孩子的自制力。自制力不仅影响着孩子的学习和行为表现,也关乎孩子未来的人生发展。父母自身要表现出良好的自制力,同时也要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娱乐及睡眠时间,避免让孩子过度疲劳或无所事事。家长要教会孩子延迟满足感,比如,当孩子渴望要买一件玩具时,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如果你能一周内自己完成家庭作业,我就考虑给你买这个玩具。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家长还要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抗干扰能力。在孩子学习或做事时,尽量减少外界干扰,让孩子专心致志地完成任务。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同理心对于孩子的社会交往、人际交往以及心理健康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孩子会无意识地模仿家人的行为,所以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同理心,比如主动关心身边的人,耐心地倾听别人的诉求等。当孩子看到他人遇到困难或情绪低落时,家长要引导孩子主动去关心和帮助对方。家长还可以通过鼓励孩子参与公益活动、邀请孩子一起探讨社会热点话题等方式,给孩子创造实践同理心的机会。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不仅能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和解决问题,也能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拥有主见,不轻易被他人的观点所左右。家长要给孩子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和环境。例如,当孩子遇到难题时,不要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孩子思考可能的解决方法。此外,孩子往往只会从单一的角度看问题,要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拓展思维视野。在一些不涉及安全和道德问题的决策中,家长要给孩子一定的自主决策权,让他们自己做出选择并承担后果。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学习欲望是孩子主动学习的动力源泉,也是他们取得成功的重要基础。家长首先要让孩子在家庭中感到安全和被重视,这样他们才会主动去学习和探索未知的世界,同时要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特点,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和内容,满足孩子的内在需求,让孩子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要给予孩子适当的鼓励和肯定。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能帮助孩子养成自律性格,还能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更好的纪律性和责任感。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出良好的行为举止和待人接物的习惯,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家长还应当为孩子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让他们养成规律的生活作息。家校密切合作。家校密切配合、通力合作是实现全面育人的关键。学校要定期召开家长会,及时与家长沟通孩子在校表现,倾听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家长要主动关注孩子在校情况,与老师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商议孩子的成长方案。家校要在育人理念和目标上达成共识。学校要向家长宣导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目标,让家长了解学校的育人方向;家长也要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要求,在家中对孩子进行相应的引导和培养。家校要在具体措施上密切配合。学校要根据家长的实际需求,提供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家长要积极参与到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来,与学校共同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家校社联动育人。社区内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熏陶机会。学校要组织学生定期参观这些设施,家长也要带领孩子主动参与到社区公共文化活动中来。要充分利用社区内的专业辅导资源。学校要主动与社区专业机构对接,邀请心理咨询师等相关专业人士定期到校开展讲座和辅导活动,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家长也要鼓励孩子参与到这些专业辅导活动中来。要充分发挥社区医疗卫生资源的作用。学校要主动与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建立联系,为师生提供定期体检和健康指导服务。家长也要积极配合学校,带领孩子定期到社区医疗机构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健康问题。建立良性沟通机制。要建立家校社信息共享机制。学校要定期向家长和社区通报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措施,以及学生在校表现。家长和社区各方面力量也要主动与学校分享育儿经验和地方资源,为学校的工作提供参考。只有建立起信息共享机制,三方才能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营造良好教育氛围。良好的育人氛围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学校要积极营造浓厚的育人氛围,将育人理念融入日常教学活动和管理中,让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感受到育人的氛围;家庭要营造温馨和谐的育人氛围,用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引导孩子,在家中营造宽容、关爱的育人环境;社区要营造积极向上的育人氛围,充分利用公共文化设施,组织各类有益的文化活动,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兴趣需求。更新家长教育理念。家庭教育作为孩子成长和发展的第一课堂,对孩子的价值观、行为习惯以及人生观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然而,不少家长仍沿袭着传统的教育方式,过于注重学习成绩,忽视了孩子的全面发展。因此,家长需要更新教育理念,从“成绩至上”转变为“注重全面发展”,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兴趣爱好、责任心、社交能力等各个方面,尊重孩子的个性特点和特长优势,努力发掘与培养孩子的自身潜力和创造力。提高家长教育能力。家长教育能力的提升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层面入手。家长要主动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理念和方法。通过参加家长讲座、阅读教育书籍、网上学习等方式,了解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学会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避免盲目和片面的教育。家长要掌握良好的教育技能,包括沟通技巧、情绪管理、引导方法等。家长要持续关注自身的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做到身教重于言教,孩子才能够真正地学习和模仿。建立家校社联动机制。家庭教育离不开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参与配合。只有建立家校社联动机制,家庭教育工作才能更加有效。学校要主动与家长沟通,定期组织家长会、亲子活动等,了解家长的需求,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同时,学校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为家长提供教育咨询服务,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社会各界也要积极参与到家庭教育中来。相关职能部门要出台更加完善的家庭教育政策,为家长提供支持。社区、社会组织等要为家长创造更多的学习交流机会,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优化家庭教育环境。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是实现家庭教育目标的重要保障。家长需要从多个角度来营造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家庭成员之间要保持良好的关系。父母要相互尊重,彼此支持,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孩子提供安全稳定的成长环境。家庭要为孩子创造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家长要带孩子欣赏艺术,接触科学知识,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爱好,拓展孩子的视野。家庭要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并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时间。只有家庭从各个方面优化教育环境,孩子才能在最佳环境中健康成长。
总而言之,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根基,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从更新教育理念、建立家校社联动机制、优化家庭环境、完善政策法规等方面着手,不断推动家庭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为青少年营造更加有利的成长环境。(作者单位:塔城地区额敏县第二小学)
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