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托克逊县退休教师吐尔逊·阿那依提,是一位年近70岁的老党员、老教师,自1990年退休以来,他倾尽家中所有积蓄,从民间收藏大量的文物和老物件。在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在村里建起了民俗博物馆,被吐鲁番市评为“民族团结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吐鲁番市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
吐尔逊·阿那依提(左一)在民俗博物馆为大家讲解。图源:“风城党建”微信公众号
步入吐尔逊·阿那依提民俗博物馆,犹如穿梭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博物馆分18个展示区,藏品包罗万象,囊括了石器、瓷器、陶器、漆器、木器、乐器、书画、壁挂、生产生活用品等37类,总计3000余件。“这个毛主席像章是我父亲留给我的,这台留声机是我从阿克苏一个朋友那里淘来的……”指着一个个藏品,吐尔逊·阿那依提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人们徜徉其中,仿佛与过往历史隔空对话,在尘封的记忆中感知先民的智慧、感受历史的温度、感慨岁月的沧桑、感悟时代的脉动。它们不仅是世代人民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人类文化遗产,更是吐鲁番市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向世人诉说着各民族群众在这片热土上荣辱与共、团结奋斗的历史过往。
在谈到建造民俗博物馆的初衷时,吐尔逊·阿那依提回忆说:“我上初二的时候,因学习成绩突出,作为托克逊县三好学生代表,同新疆各族青少年代表一同前往北京,有幸见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国家领导人,深切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对边疆青少年的关怀。从那之后,一颗感恩祖国、奉献社会的种子,便在我幼小的心里发了芽,生了根,立志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报答党的恩情。”
吐尔逊·阿那依提学有所成后,选择了当一名人民教师,几十年如一日,用心教书、用爱育人,帮助一批批农村孩子用知识改变命运。从工作岗位光荣退休后,吐尔逊·阿那依提成为一名文物收藏爱好者。在长达30多年的时间里,他的足迹踏遍了吐鲁番的山川、戈壁、沟壑,时常往返于阿克苏、和田、喀什、哈密等地州的农家乡村,收集能够展现各民族历史文化的文物和老物件。“每一件藏品都是一段鲜活的历史,见证了时代的变迁,承载着人们对过往生活的情感与回忆。”吐尔逊·阿那依提微笑着说。
在漫长的收藏岁月里,吐尔逊·阿那依提的养老金和种地收入大部分都投入其中,他的藏品从最初的几件到几十件,再到几百件、几千件。面对一个个历经沧桑、颜色斑驳的藏品,这些年四处奔走的画面在他泪眼蒙眬的眼角中逐渐清晰起来……2017年,他在博物馆整理藏品时,不慎从梯子上摔下来,腿部骨折在床上躺了两个多月。2018年的一天,在去吐鲁番戈壁滩上收集文物的路途中,车突然出现故障,他徒步30多公里才回到市区求助……家里人对他的做法非常不理解,妻子常埋怨说,积攒的家产都被他赔光了。但是这些困难从没熄灭他坚持收藏文物的决心。“我希望通过这些文物和老物件,帮助各族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更加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华文明的多元性,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史实,感受历史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民俗博物馆建成后,先后有100多个机关团体、社会组织共15万余人前来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累计接待了六千余名中小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家里人也逐渐理解了他的做法,并共同支持他的收藏事业。
吐尔逊·阿那依提总是说:“这些物件,是文物,是历史,也是精神,要为后人留下会说话的历史……”他把收藏作为自己教育事业的延续,把讲好“中国故事”作为自己的责任担当,为传承弘扬中华历史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奉献毕生的力量。
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