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关工之窗>典型经验>正文

让“五老”力量在教育舞台上闪耀

发表时间:2025-01-28阅读次数:116

       近期,自治区关工委举办“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 切实增强青少年‘五个认同’”座谈会。此次座谈会准备充分、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成效显著,共收到267份经验交流材料,全面展现了全区关工委系统和社会各界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创新实践和工作成效。即日起,“新疆关工委”微信公众号开设“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专栏,陆续编发参会单位或个人的典型经验与大家分享。


       乌鲁木齐市第三十九小学,作为市级民族团结特色学校,始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教育工作的核心。学校深刻认识到,要实现这一目标,不仅需依赖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更需借助那些历经岁月洗礼、承载历史记忆的老一辈人的智慧与力量。由此,老教师、老党员等“五老”力量成为学校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他们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人生阅历及坚定的信仰,积极为广大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力量。

       学校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致远”教育,一批老教师践行教育理念,虽临近退休,但仍坚守一线,在学校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张天剑老师就是他们中的代表。在国家通用语言课堂上,张老师凭借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独特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们正确发音、深入理解词汇。课余时间,她驻足学校的语言学习角,为学生们纠正发音,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游戏和故事,激发学生们学习国家通用语言的热情。在她的精心培育下,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显著提升。在张天剑等老教师们的坚守与示范下,整个学校的国家通用语言水平全面提升,更在“小手拉大手”过程中,促进了学生家长国家通用语言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各民族学生及家长的交往交流交融,增进“五个认同”。

       学校还有一群老党员,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王朝辉老师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她不仅在教学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更在民族团结教育中发挥着示范作用。王老师经常组织学生们开展民族团结故事分享会,让不同民族的学生分享自己民族的文化、历史和传统,从而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尊重,形成团结友爱的良好氛围。节假日,王老师带领学生们走进社区,为孤寡老人送去温暖和关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学生们传递尊老爱幼、关爱他人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她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家访,为家庭困难学生送去学习用品和书籍。王老师所带的班级团结和谐、积极向上,是三十九小学的样板班,在全校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像王朝辉老师一样的老党员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成为学校发展的定海神针,促进了学校的整体发展。

       在“五老”们的引领下,学校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民族团结意识、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等方面均得到全面发展,营造了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校园氛围。“五老”的故事,是传承的故事,是情怀的故事,也是责任的故事。展望未来,我们坚信“五老”力量将为学校的教育事业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第三十九小学也将在“五老”们的引领下,不断前行、不断创新、不断超越,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典范和标杆。





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