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关工之窗>征文展播>正文

杨永德 | 养心木垒我的家

发表时间:2024-12-15阅读次数:111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干部工作的重要论述,围绕讴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聚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新气象新作为,我们会同涉老部门,开展有奖征文活动,充分展示新时代新疆老干部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进一步激发广大离退休干部党员的政治热情。即日起,将在“新疆关工委”微信公众号上设置“七十五载风和雨·同心共筑中国梦”专栏,陆续刊登老干部撰写的体会文章与大家分享。

  

       我的家乡木垒哈萨克自治县是一个养老的好地方,有“天山木垒、养心之家”的美称。家乡的天特别蓝,空气格外清新。当你来到木垒,你会有回归大自然的感觉。

       家乡是旅游的好去处。有位于木垒县东北120公里处的喀依纳尔泉(翻滚泉),泉水清澈见底,水从泉底向外喷涌而出,泉底纯净的青沙不断被冲成变幻无穷的模样。

       如今的小县城,面貌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建设日新月异,人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县城规模不断扩大,是原来的十几倍之大:环城公路,南起龙王庙水库,沿木垒河岸笔直向北而下,至东港大酒店向东绕个大弯道,与“木巴”公路相接,形成一个闭合的环形——环绕全城。城内格局:六纵六横,网格式划分四通八达。夜幕下的木垒县城更是灯火辉煌、如梦如幻。木垒县如今已是名副其实的“绿色阳光之城、绿色生态之城、避暑宜居之城、旅游休闲之城,其巨大变化有目共睹、有口皆碑。

       早年间,县城里几乎没什么高楼大厦。年少时,我曾赶着自家的毛驴车去几十公里外的小县城卖蒜薹、大蒜。那时上一趟县城,得涉水穿过宽阔的木垒河,对于当地人来说,过河成了当时困扰人们生活的一大难题。木垒河水质清澈、冰冷刺骨、水流湍急,每次牵着毛驴车过河时,河水刚好漫过毛驴的肚皮,冲得它东倒西歪、颤颤巍巍地,只要能安全上岸就算抵达县城了。自家种的东西乡邻们都认,捎来的货很快就卖完了,接着我们便赶到红光食堂下一顿馆子。唉,小县城算是我人生中最早步入的城市了。

       上世纪70年代,颇具标志性的“百货大楼”“邮政大楼”“政府大楼”相继落成了,从那时起算是正式开启了木垒县有楼房的历史。

       进入90年代,木垒三馆(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大楼相继落成,其造型犹如巨大的哈萨克族毡房,清一色宝石蓝玻璃建筑,简约庄重,时尚大气。这时的小县城,已由原来自南而北的一条小街演变成了平行并排的多条长街;由一个十字街,扩建成为上、中、下若干条十字街。之后,在宽阔漫长的西河坝——木垒古河床上、下游处分别架起了两座坚固美丽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大桥,极大地改善了当地人的通行条件。

       位于县城中央,毗邻政府大楼的人民广场是木垒人休闲纳凉的好去处。它的落成也为县里举行盛大集会活动和百日文化节目演出提供了场地。这里每天都有多场文化活动,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家乡的人们热情好客,如果你来这里做客,羊肉绝对是招待贵宾的必备菜品。这就是我美丽的家乡,欢迎大家来木垒观光旅游、品尝美食、领略她的人文之美。(作者为木垒哈萨克自治县东城镇中心学校退休教师)





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