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梅是乌鲁木齐市米东区铁厂沟镇曙光下村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她与丈夫结婚35年,有一个幸福的七口之家,四世同堂。杨志梅用真心、真情、真爱营造了一个和谐的家庭,她不仅是好儿媳、好妻子、好母亲,更是村里的热心人。提起杨志梅夫妇,村民们都会忍不住夸几句:上有年近九旬的老母亲,下有围着灶台打转的稚子,马玉虎、杨志梅和儿子、儿媳内外分工明确,团结和睦。
言传身教,敬老孝亲显美德
1988年,22岁的杨志梅嫁给了曙光下村青年马玉虎。当时,她的公公腿脚不方便,干不了重活,婆婆也是体弱多病,还有3个小姑子,丈夫在村上靠拉煤维持生计,家里有10亩责任田需要她打理。
2013年,七十多岁的公公的病情加重,完全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年迈的婆婆也没有能力照顾公公。杨志梅觉得作为子女有责任和义务来照顾老人,作为妻子更应该为丈夫分忧。
伺候公公吃喝洗漱并不难,可是伺候他大小便却成了难题。刚开始时,公公说什么也不让,憋得满脸通红,一定要等到儿子回来。杨志梅对公公说:“我是小辈,您是长辈,丫头给父亲做这些都是应该的。”在她的劝说下,公公打消了顾虑。有一次,公公便秘,杨志梅二话没说,戴上手套就跟儿子一起为老人抠便,老人顺利地便了出来,她则累得满头大汗,老人感动得泪花在眼里打转。
2015年,婆婆腰间盘突出发作,一条腿不能动了,无形中又给杨志梅增加了劳动量。她既要照顾公公的饮食起居,又要看护婆婆,还要帮忙照看小孙女。每天,杨志梅都要忙到深夜,可是她从无怨言。
为了排遣老人的寂寞,杨志梅还特意节省出800元钱,给公公买了辆轮椅,经常推着他
到户外晒太阳、看庄稼,和周围的老人交流。在她的精心照顾下,公公虽然长时间躺在床上,可是从未生过褥疮,精神状态一天比一天好,病情逐渐好转。
互敬互爱,夫妻情深令人羡
谈起自己的妻子,马玉虎言语里充满了温柔。多年来,马玉虎已经习惯了妻子在身后的支持。在他看来,妻子是自己的贤内助,上得厅堂、下得厨房。马玉虎说:“我和妻子这么多年没和父母分开过,儿子儿媳也跟我们生活在一起,平时我和儿子在外面挣钱,有什么活儿干什么活儿,就希望全家过好日子。
每到逢年过节,家里亲戚多,杨志梅是最累的。一大家子的饭菜要提前好几天准备,还要避开家里每位成员的忌口,每次都大费脑筋。有时,马玉虎劝妻子:“要不咱到外面找个餐馆吃点儿得了,别那么累了。”但杨志梅坚持自己做,她觉得家人只有围坐在老人身边才有过节的气氛,而且这样婆婆也很高兴。
两口子几乎没有因为任何事情红过脸,当意见不统一时总是能够用理智的态度去沟通与交流。实在解决不了的,就把家里其他成员请出来当“裁判”,召开“家庭民主生活会”来解决问题。
米东区铁厂沟镇曙光下村村委会委员高秀萍说:“我经常去杨志梅家,每一次都让我感触颇深,我觉得这就是好家风。”
邻里和睦,助人为乐受称赞
“婶儿,我要出门,先把钥匙放你这,等我妈回来拿啊!”杨志梅介绍说,这是芳芳,她的邻居家小孩,有时她妈出门没带钥匙,她就把钥匙放在自己家里。
话音未落,芳芳的妈妈就进院子了,“我老是忘带钥匙,干脆以后长年放一把钥匙在你们家得了。”芳芳妈一边说一边接过自己的钥匙,“我们都很放心把钥匙放在她婶这儿,他们夫妻俩为人都很好,也特别热情。”
杨志梅在生活中热心、善良,经常帮助邻居解决家庭困难,她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世让晚辈们都很佩服。她说话简练而委婉,语气亲切而幽默。村里的姐妹们、年轻人遇到不会处理的人情世故,总喜欢去问她,她都能给出不错的主意。邻里间的矛盾、钱财上的纠纷、生活中的难题,只要杨志梅知道了,就一定会帮忙处理。
35年如一日,杨志梅勤俭持家、尊老爱幼、任劳任怨,默默履行着一个家庭主妇的责任,为老人提供了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为孩子营造了宽容和谐的生活氛围,用自己的爱心凝聚着整个家庭。她的故事虽然平凡,但她始终用爱心和善意谱写着人生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