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关工之窗>关工要闻>正文

先进集体代表发言:昌吉州吉木萨尔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发表时间:2025-10-24阅读次数:115


 

赓续银发初心 守护朝阳成长


昌吉州吉木萨尔县关工委 张锐敏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今天,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隆重纪念自治区关工委成立35周年!35载初心如炬,35载使命如磐,自治区关工委始终高举旗帜、薪火相传,为培养时代新人倾注满腔赤诚。昌吉州吉木萨尔县关工委能代表全区100个先进集体发言,我们深感无上荣光,更感责任千钧。

一、培根铸魂,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青少年心中生根

我们深知,祖国的未来在青少年,青少年的根脉在红色基因。吉木萨尔县立足北庭故城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青少年日常。一是小小讲解员点亮大舞台。以北庭历史人物、民族团结故事为载体,组织幼儿、小学、中学等1000余名学生及家长成功举办讲好红色故事、新疆故事、援疆故事、北庭故事、新时代故事系列活动45场次,用稚嫩但坚定的声音讲述中华文明与革命历史。今年累计培养“红领巾讲解员”132名,接待研学青少年超5000人次,让爱国情怀在“童声”中传递。二是“银龄宣讲团”薪火传希望。30余位讲师进社区、进校园、进乡村,用一个故事、一张图片、一首歌曲和一个视频的小切口方式,讲活了北庭厚重的历史文化、感动时代的民族团结楷模、惠及万千家庭的法律法规和教育理念,6个专题的9个内容每年宣讲60余场次,受教育人数达2万余人。三是“关工之家”深筑援疆情。以组织融合筑牢根基、以文化浸润凝聚认同、以援疆协作拓展格局,把福建厦门援疆工作融入青少年教育之中。6月福建网络博主“路白”的随拍火爆全网,孩子们用所学所知、真情实感,直接展现出对中华民族的自豪与“山海一家亲”的感触。今年以来,组织青少年到厦门研学104人次,并将10余个新疆特色节目带进海上花园。

二、以爱护航,让“关工”的温度浸润童心

面对困境儿童,我们坚持“帮扶一个孩子,点亮一个家庭”。一是“五老”工作室传递大温暖。全国道德模范巴哈义古丽的爱心工作室,墙上挂满锦旗,桌上堆满帮扶日志。10余年来,她带领“五老”结对帮扶留守儿童386名,用一碗热奶茶、一次补课、一封书信,织就跨越民族的亲情网。近年来,随着“北庭公益联盟”“红歌合唱团”等“五老”公益组织的不断涌现,累计开展关爱活动400余场次,募集物资、资金折合约850万元,救助困境儿童达1.5万人次。二是公益品牌凝聚北庭正能量。“9.9 公益日”早已不仅是吉木萨尔县的公益品牌,更是万千爱心星光汇聚的光亮。吉木萨尔县关工委依托全县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爱心团队”“五老”人员、成员单位等力量,筹得 165.13万元善款,4527个装着棉衣、棉被、学习用品的壹基金温暖包,承载着北庭人“别让任何一个孩子在风雪中颤抖”的朴素牵挂。三是微心愿助力精准关爱“一个都不能少”。如果说公益品牌是星光,那么“微心愿”便是触手可及的萤火。1500个孩子的梦想被轻轻捧起,画笔在草原上飞舞,15万元物资化作雪中送炭的暖流,融进孩子们的心中。

三、以新致远,用奋进的足迹迈向新征程

站在新起点,我们将以自治区关工委成立 35 周年为新起点,奋力书写三张答卷。一是深化“红润北庭”品牌。拓展红色教育基地功能,开发“行走的思政课”数字地图,推广“红领巾小小讲解员”,选树“新时代好少年”,让红色基因触手可及。二是拓展“银发力量”网络。实施“银龄行动”计划,吸引退休教师、科技专家等加入关爱行列;推广“巴哈义古丽工作法”,让更多“爱心妈妈”温暖困境童心。三是筑牢“协同育人”根基。落实中办国办《意见》和自治区《实施意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夯实基层组织,推动关工委与学校、家庭、村(社区)“四方联动”,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边疆栋梁贡献全部光热。

关工事业是生命的传递,更是信仰的接力。当我们看到“红领巾小小讲解员”眼中闪烁的自信,当困境儿童怀抱温暖包绽放的笑容,当“五老”前辈在讲台上挺起不再年轻的脊梁,便读懂了这份事业的凝重。新征程上,吉木萨尔县关工委愿与全区同仁携手,以银发丹心守护朝阳成长,让“关工”之爱如天山雪水,绵绵不绝润泽新疆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