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关工之窗>关工要闻>正文

自治区关工委35周年专栏|伊犁州关工委工作综述

发表时间:2025-10-22阅读次数:112


 

伊犁州关工委自19912月成立以来,坚持党的领导,团结动员广大“五老”,大力弘扬“忠诚敬业、关爱后代、务实创新、无私奉献”的“五老”精神,强化政治引领,聚焦思想铸魂,围绕立德树人,服务中心大局,用心用情用力书写新时代伊犁关心下一代事业精彩篇章。

 

 

 

一、坚持党的领导,营造全社会关心下一代的良好氛围。

伊犁州党委、政府对关心下一代工作高度重视,将关工委工作纳入党委政府工作日程,定期听取关心下一代工作汇报,列为精神文明建设重要内容,在人员、经费、工作上给予大力支持。党委、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关工委名誉主任,选任有能力、有威望、品行高的四套班子离退休领导担任关工委主任、副主任,相关部门单位主要领导担任关工委班子成员,构建运行高效的工作体系。先后多次与党委组织部、老干部局联合关工委下发了“党建带关建”文件,把关工委建设纳入党建总体部署和党建工作责任制督查考核内容,关工委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议事规则、保障机制等更加健全完善,关工委办事机构在机构改革中得到加强,为开创关心下一代工作新局面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聚焦立德树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青少年成长。

各级关工委把加强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政治责任,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关工委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从小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州直各级关工委深挖本地红色教育资源,组织青少年阅读“红色书籍”、诵读“红色家书”、观看“红色电影”、传唱“红色歌曲”,把红色文化根植于青少年心田。常态化组织青少年开展学党史、祭英烈、传家风等各类载体活动,培养青少年的爱党爱国情操。扎实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党史国史教育”“老少共筑中国梦”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近五年来,14000余名“五老”进学校、进社区(村)开展“老少同声颂党恩,携手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6500余场次,受教育青少年30余万人次。


三、强化组织建设,织密关心下一代工作网络。

“基层组织建设年”“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年”等行动为抓手,全面加强关工委组织、队伍、阵地建设,关工委组织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弱到强,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关工力量。目前州直建立各级关工委1724个,实现了州、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关工组织全覆盖。33969名“五老”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成立各类宣讲团135支、专家服务团17支、志愿服务队432支,全州9972名“五老”骨干活跃在关心下一代的广阔舞台上发光发热。近年来,荣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全国“双带”农村致富青年先进个人及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工作者、优秀辅导员等荣誉称号典型共有25人次。


 

 

四、坚持典型引路,打造富有伊犁特色的工作品牌。

各级关工委把品牌建设作为推动工作、提升社会影响力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抓手,因地制宜创建51个服务青少年工作品牌,113个“五老”工作室,买买提江·吾买尔、沈建佳、古丽加汗等“五老”典型领衔成立的工作室成为联系青少年的重要桥梁纽带,“沈建佳工作室”入选中国关工委2024年“五老”工作室优秀案例。建立完善州县270名优秀宣讲员人才库,发挥好州博物馆、惠远烈士陵园、林则徐纪念馆等28个党史国史教育基地、民族团结教育基地作用,“五老”帮带培养485名“小小红色讲解员”,传递党的声音、讲好民族团结故事、宣传英模事迹。发挥全州1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30个所、1006个站以及农村、城市党群服务中心的红色阵地属性,成为“五老”和青少年开展活动的重要阵地。创建“兵地融合·同心护苗”品牌,伊犁州与兵团第四师可克达拉市、州直县市与四师各团兵地联合开展活动30余场次,实现“工作共商、组织共建、服务共融、资源共享、活动共办、品牌共创”。用好援疆资源,常态化开展伊犁州优秀“五老”骨干赴江苏省开展交流交往交融活动,“祖国情·中华行”爱国主义研学活动激发伊犁各族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维护团结的朴素情感,“苏韵伊情·青苗筑梦”公益行动受到广大学生和家长们的欢迎,越来越多江苏省爱心企业家为伊犁青少年健康成长筑梦护航。


 

 

五、强化关爱服务,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围绕青少年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贡献关工力量。全面推进依法治疆工作部署,各级关工委组织开展“关爱明天 普法先行”“‘五老’送法万里行”等青少年法治宣传活动9800余场次,82万余名青少年受到教育。发挥法院、检察院、司法局等部门行业职能优势,开展“让青春与法同行”“护蕾行动”,用法律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4402名基层“五老”与青少年结对子,搭起老少关爱“朋友圈”,组建结对帮扶“好伙伴”。673个村、323个社区基层党组织每月召开“伊犁人的奶茶会”和联户长会议,将基层“五老”包联各族青少年工作情况纳入议程,把青少年成长中的小事变成基层党组织的大事,做实争取人心,凝聚人心的“大文章”。州关工委、教育局联合聘请24名心理健康教育专家顾问,服务全州师生,连续两年举办州直师生、关心下一代工作者、老干部工作者心理健康培训,邀请国内知名心理学专家教授讲授17堂心理健康课,7000余人受益。《伊犁州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调研报告》获得全国关工委系统最佳调研报告。建立伊犁州关心下一代科普教育基地,实施关心下一代“科技之光点亮梦想·科学家精神进校园”工程,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科学实践能力,在全州校园内营造浓厚的科技氛围。关爱关注困境青少年,通过政府关爱、民政救助、慈善机构捐助、爱心企业捐赠等多种方式开展帮扶活动,近五年来,各级关工委发放助学金1500余万元,5万余名青少年受益。


 

 

六、健全工作机制,关工委自身建设取得扎实进展。

近年来,州关工委先后制定印发《自治州关于加强新时代基层关工委组织建设的实施方案》《自治州关于发挥新时代基层“五老”作用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实施方案》《关于贯彻落实自治区〈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实施意见〉的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发挥“五老”宣讲团作用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工作方案》,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充实调整关工委成员单位28个,建立健全《议事规则》。建立州县乡镇三级“五老”宣讲人才库,编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争做新时代社会主义的好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担当有为的新时代青年》宣讲稿,为“五老”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提供范本。完善学习研究机制,每月召开关工委主任工作会议,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明显提升。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伊犁州关工委将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推动关心下一代事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坚持思想领航。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用科学理论统领新时代关工委工作,扎实开展理想信念、思想道德、传统文化、科技素养和法治教育。二是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健全五老骨干、“五老”宣讲员、“小小讲解员”三支队伍建设。三是做实关爱文章。深化老少结对帮扶成果,持续关注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和困境儿童,及时研究解决“五老”关爱下一代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四是坚持普法先行。聚合司法战线“五老”资源,用好学校法治副校长队伍,广泛开展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五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把有形有感有效贯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过程,持续开展老少携手“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引导青少年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六是坚持典型引路。打造一批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五老”工作室典型,选树一批优秀基层“五老”。七是建设坚强堡垒。坚持“党建带关建”,不断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关工委主动作为、有关部门积极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关心下一代工作机制,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