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州关心下一代事业的温暖画卷中,退休干部红英以76岁高龄、二十载公益坚守,照亮了各民族困境儿童的成长之路。近日,红英获评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
作为一名老党员,红英从巴州总工会退休后,始终心系青少年成长,尤其关注牧区和乡村困境儿童的学习生活情况。2006年,她从“新疆妈妈互助协会”得到启发,出资3万余元创办“巴州妈妈互助协会”,一步步搭建起关爱困境儿童的公益平台,既聚焦物资捐赠解决燃眉之急,又注重长效帮扶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更通过“妈妈互助”模式凝聚社会力量,让爱心从“单点帮扶”升级为“全域覆盖”,切实破解了困境儿童就学难、家庭物资短缺等问题。
自协会成立以来,红英的身影遍布巴州的牧区草原与乡村角落。每逢重要节日、开学季,她总会带领爱心妈妈们深入困难家庭、儿童福利院、特教学校开展帮扶。为精准掌握社会需求,她走遍和静县、焉耆回族自治县等多个县市的偏远村落,走访家庭百余户;推动协会开设 “妈妈大讲堂”,组建“爱心妈妈”才艺组,既提升妈妈群体素质,又为孩子们带去艺术启蒙;联动社会各界资源,累计捐赠衣物、文具、体育用品5万余件,价值超40万元。针对和静县额勒再特乌鲁乡察汗乌苏村无幼儿园的问题,红英多方奔走筹措善款,推动建立“小天使”幼儿园,如今幼儿园已拥有6名教师、96名学生。
在她的推动下,“巴州妈妈互助协会”从最初几十人发展到600余人,各民族“爱心妈妈”纷纷加入其中,形成“月月有帮扶、季季有活动”的公益常态,成为巴州响当当的公益品牌。与此同时,红英注重经验总结与模式创新,让爱心帮扶更具实效。她牵头建立“需求摸排—资源对接—长效跟进”的帮扶机制,通过走访调研精准掌握困境家庭与儿童需求,确保帮扶精准到位;推动协会从单纯物资捐赠,拓展到助学、助医、心理关怀等领域,全方位护航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更令人敬佩的是,红英一直在抗癌与公益的双重征程中步履不停,17年抗癌路经历5次手术,她仍坚持用退休工资资助他人,累计捐资捐物近8万元,还积极参与“恒爱行动”“爱心牵手行动”等公益项目。她常说:“投身公益是党员的责任,要对得起组织的培养和群众的期待。”
晚霞映初心,微光聚星河。红英用二十载公益路,诠释了一名老党员的使命担当,她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女职工工作者、新疆“最美家庭”、巴州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等荣誉。红英的故事,不仅是个人的坚守,更凝聚着各族群众互助友爱的力量,为巴州关心下一代事业写下温暖篇章,成为激励更多人投身公益的榜样。(吴晓凯 李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