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载人生路,风霜刻面,却从未黯淡她眼中对民族舞蹈的炽热光芒和执着追求。她人如其名——红梅,从事舞蹈表演与研究50余年,是博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古族萨吾尔登舞传承人。自2004年从博州文化馆退休以来,她以坚韧不拔的精神,把全部精力奉献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民族团结、培育艺术新苗的伟大事业中。
在文化馆工作期间,红梅深刻意识到,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而萨吾尔登作为蒙古族民间舞蹈的瑰宝,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传承和弘扬好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义重大。秉承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爱与责任,她全身心投入到萨吾尔登的挖掘整理中。即使面对丈夫骤然离世和自己身患乳腺癌的双重打击,她依然坚持工作。30多年间,红梅和项目参与者深入博州的乡村牧区,遍寻会跳萨吾尔登的民间老艺人,将流传民间的12套萨吾尔登舞蹈动作整理出来,收录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新疆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作出突出贡献。
“非遗要传承,更要创新。保护萨吾尔登,必须在坚守精髓内核的基础上,融入时代精神和现代表达,才能焕发持久生命力,走向更广阔舞台。” 红梅一直在思考如何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她将传统民族文化精粹与现代元素巧妙融入创作,其作品《故乡情》《故乡的托布秀尔》《草原雏鹰》等屡获殊荣,广受赞誉,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构建共有精神家园贡献了深厚的文化力量。
作为非遗传承人,红梅深知,青少年是文化传承不可或缺的力量。退休二十余载,她不仅坚持参加各类重大文化活动的演出,以精湛的舞艺展示萨吾尔登的独特魅力,并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舞蹈教育中,将舞蹈的种子播撒在无数人心中,尤其是青少年心中。
红梅的生活极其简朴,但在舞蹈教学和帮助困难学生上却无比慷慨。苏琳格和祝拉是两个极具舞蹈天赋的女孩,却因家庭经济困难面临放弃舞蹈学习的困境。红梅得知后,不仅减免所有学费,还让两个孩子住进自己家里,像对待亲孙女一样照顾她们的饮食起居。在红梅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悉心教导下,两个女孩重拾信心,舞蹈技艺突飞猛进。多年来,红梅为资助困难学生和萨吾尔登传承项目累计花费6万余元。她开设的公益舞蹈课场场爆满,20年来培养学员逾3000人,其中70余名考入专业院校或进入艺术团体。她辅导的学生在各级比赛中屡获大奖。红梅常说:“艺术源于人民,最终要回馈人民。为群众服务,特别是为孩子们点亮艺术的灯,是我艺术追求的最高价值体现。”
红梅傲雪香如故,舞魂永续谱华章。红梅以古稀之龄守护非遗根脉,以无私大爱浇灌艺术新苗,将个人命运深深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伟大事业中,生动展现了新时代离退休干部的崇高风采和价值担当。(杜邦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