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网站首页>学生成长敌事>正文

新时代好少年 | 庞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小“朗诵家”

发表时间:2025-06-11阅读次数:122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生动展现新时代新疆青少年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关工委等部门启动2025年自治区“新时代好少年”事迹展播活动。活动聚焦青少年励志成长、勤学笃行的鲜活故事,深度挖掘在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学业创新突破、科技实践探索、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公益服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领域表现突出的青少年典型,通过立体化、多维度的榜样示范,引导广大青少年以先进为镜、向典型看齐,努力成长为德才兼备、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期介绍:哈密市特殊教育学校学生 庞喆

“杜老师我爱你哦!”、“杜老师您好样的。”10月2日,哈密市特殊教育学校语文老师杜娟发给记者两张自己珍藏的字条,这是该校八年级(1)班学生庞喆在参加完2024年自治区“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仪式后送给她的。从三年级到八年级,杜娟陪伴庞喆走过了五年时间,也见证着他的成长与蜕变。


庞喆(左)同老师杜娟在2024年自治区“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仪式上合影。受访者供图

一岁时,庞喆被医生诊断为“中枢性协调障碍”,在身高、体重、语言和智力发育各方面都明显迟缓于同龄人。

为了能够发音和正常交流,庞喆需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在别的孩子嬉笑玩乐时,他却在一遍又一遍纠正“a”、“o”、“e”的读音,仔细观察妈妈的嘴型,感受每个发音的震动区别。5岁时,他第一次模糊不清地说出了“爸爸妈妈”,7岁时达到了同龄孩子1岁半左右的表达水平,并进入学校接受专业的教学和康复练习。

杜娟回忆,初接触庞喆时,他是一个不爱说话、性格内向的孩子,但喜爱读书。为了帮助他早日融入集体生活,杜娟每日为他安排不同难度的诵读内容、专业的口唇操和气息操。庞喆则欣然接受每一项“任务”,渐渐乐此不疲。

 “他对唐诗、宋词等都很感兴趣。”庞喆的妈妈刘洁说,只要一有时间,总能看到他抱着书本在小区院子里、公园广场上练习诵读。

功夫不负有心人。从担任班级领读员、校红领巾广播站播音员,到参演儿童戏剧《盲人摸象》、《小马过河》,再到哈密市首届少儿诗词大会,庞喆的舞台不断变大,性格也越来越阳光开朗。“朗读让庞喆有了更多展现自我的机会,他变得更自信,更喜欢上台表演。”杜娟说。

2022年至今,庞喆坚持在社交媒体分享自己诵读的《诗经》、《唐诗三百首》、《三字经》、《成语故事》等学习成果。最开始上传作品时,害怕大家听不懂,他每次都要做几遍口唇操气息操,再练习十几遍才会发布。随着后来越来越熟练,他发起了“传承文化、品读经典”倡议,同学和网友为他鼓劲打气,纷纷加入传承中华经典、品味书香诵读的行列。

庞喆说,他从诗词中找到力量。“我经常用毛主席那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来激励自己。”

谈到将来,庞喆笃定要用功读书,用乐观心态阳光面对生活,让自己强大起来。同时常怀感恩之心,长大以后帮助那些跟自己一样需要帮助的人。




来源 / 石榴云、新疆日报



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