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关工之窗>典型经验>正文

讲好克拉玛依故事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发表时间:2024-12-17阅读次数:114

       近期,自治区关工委举办“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 切实增强青少年‘五个认同’”座谈会。此次座谈会准备充分、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成效显著,共收到267份经验交流材料,全面展现了全区关工委系统和社会各界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创新实践和工作成效。即日起,“新疆关工委”微信公众号开设“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专栏,陆续编发参会单位或个人的典型经验与大家分享。

       2024年以来,克拉玛依市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增强认同为目标,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市关工委“126+6”工作思路,以传承红色基因和“五老”关爱下一代两大工程为抓手,大胆探索、勇于实践,讲好克拉玛依故事,引导青少年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强化品牌效应,增强工作实效,丰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内容。克拉玛依是新中国成立后开发建设的第一个大油田所在地,近70年来,克拉玛依人用忠诚和责任、智慧和汗水、青春和生命战天斗地,培育了“爱国奉献、艰苦奋斗、民族团结、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克拉玛依精神。市关工委以传承红色基因为主体,持续运用新疆油田文化探源成果,挖掘英模人物事迹,讲好克拉玛依各族群众作为一个整体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投身中国式现代化这项开创性事业的火热故事。今年,联合市总工会、新疆油田公司关工委制作2期20名英模故事视频,组织“五老”走进机关、街道、社区、学校、军营、企业,讲述石油精神、英模故事290场次,受益青少年11600人次。

       持续深入开展“中华魂”主题教育活动,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思政课质效。采取“与学校思政课、社区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活动”三融合的举措,以“讲、感、唱、诵、忆”等喜闻乐见的形式,依托学校特色课程,常态化开展红色故事会、“我是小小朗诵家”、主题征文等活动,引导青少年群体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真挚情怀,在知行合一中增强“五个认同”,以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信念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重任。今年,先后为全市三至五年级学生发放“中华魂”(毛泽东崇高精神风范)读本5715册,选派2名关工干部和1名优秀学生代表参加中国关工委“中华魂”主题教育读书活动30周年总结交流会暨党史国史学习教育工作推进会。

       探索开展“扶志圆梦 爱在油城”助学活动,增进青少年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共情。积极响应自治区党委、市委关于人才留疆留企留市工作部署,与市民政局、工商联、新疆油田公司关工委、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新疆第二医学院和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加强沟通联系,召开“扶志圆梦”助学工作座谈会3次,在全市3所高校推选45名品学兼优、家庭经济相对困难的各族学生给予圆梦资助,增进高校学生与油城的情感,激发毕业生留疆留企留市择业热情,启发高校学生认识到个人价值实现、目标实现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紧密联系,鼓励高校毕业生积极投身克拉玛依市在全疆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贡献力量。

       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加强阵地建设,创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方式。以青少年党史国史教育为契机,深挖克拉玛依红色资源禀赋,把克拉玛依展览馆、黑油山、一号井、101窑洞、独山子展览馆、独库公路博物馆等文化阵地打造成为融情聚力共育“团结籽”的红色教育阵地圈。与新疆油田公司关工委联合举办“弘扬石油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小小讲解员大赛,讲好克拉玛依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感人故事。持续发挥陈健、齐国昌、谷刚等“五老”工作室作用,创新实施各类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弘扬石油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教育中,全年累计参观青少年2万余人。指导各区持续优化提升“第二课堂”“火炬阵地”“逐梦研学”“兵地融合”等区域品牌,动员“五老”发挥特长,建设书法、绘画、戏曲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工作室,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各族青少年工作学习中,全年累计开展特色教育活动380场次,参与青少年1万多人次。

       今后,克拉玛依市关工委将坚持与时俱进,强化组织实施,丰富创新载体,点面结合推动工作方式方法提质增效,拉长成果链。充分调动各成员单位积极性,加强各方协同配合,认真履职尽责抓实重点,凝聚起推动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大合力。




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