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托里镇拜格托别社区有一位大家都十分尊重的维吾尔族爱心妈妈帕力达·胡特勒克,一位平凡朴实的维吾尔族母亲,每天过着平凡的日子,却有一颗慈母之心、一个博大的胸怀,近三十年来,一直默默奉献帮助他人,特别是帮助了许多汉族、哈萨克族、回族等不同民族的孩子,让孩子们有一个无忧的童年,放飞生活的梦想,谱写了一曲助人为乐的赞歌!
泉水最清,母爱最真。1959年8月,帕力达·胡特勒克出生在新疆托里县,兄妹8人。由于家庭困难,年幼的她最能体谅父母的无奈,为了让兄妹们上得起学,学习成绩优异的她最终选择了休学,外出打工挣钱。结婚后,她与丈夫阿扎提养育着自己的3个孩子,连同母亲和兄妹组成一个14口人的大家庭,过起了虽然辛苦平淡但又充满着温馨和幸福的日子。
1990年,丈夫阿扎提虽然在县医院上班,但工资每月也仅仅45元,家庭经济条件相对来说,还是较困难的,为了补贴家用,帕力达·胡特勒克和丈夫商量后,开起了一个小门市部,在这年年底的时候,她的商店来了一个汉族青年,抱着一个才一个月的女孩,对她说到家里实在太困难了,别说吃面粉,就是架火的煤也没了,孩子在家只能等死,没有办法想把这孩子卖掉。帕力达·胡特勒克虽然听不懂汉语,但还是明白了这个汉族青年肯定是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困难,帕力达·胡特勒克看着孩子可怜的小脸,生性善良的她,深知眼前这个汉族青年内心的痛苦和无助,没有利益的驱使,没有豪言壮语,只是一种人性最本能的选择让帕力达在这位汉族青年面前做下了承诺:“总不能眼睁睁看着这个娃娃饿死,我养了……”。
一句再简朴不过却掷地有声的话语,让她的一生与这个汉族孩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家里突然增加一个年幼的孩子需要抚养,生活的重担再一次压在了善良的维吾尔族妇女帕力达·胡特勒克身上,这也注定了她一生的劳苦艰辛。
十年如一,细心照顾。1994年5月的一天,帕力达·胡特勒克看到邻居一个60多岁汉族孤寡老人,没有人照顾,不禁动了怜悯之心,便主动把老人接回家,这一照顾就是10年。10年里她像亲人一样给老人洗衣、做饭、看病,打理老人生活起居,在她这个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维吾尔族亲人的照顾下,这位汉族孤寡老人有了一个温暖的家,一份胜似亲人的爱。直到2004年底,老人的亲妹妹才找上门,把老人接走,老人在被妹妹接走时,感激得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帕力达·胡特勒克终于放下了一桩心事。自从平时照顾的老人走后,她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总觉得少了什么,她决心找些事做,这时她听说还有很多牧业上的孩子上不起学,交不起学费,她心里就有了决定,一定要帮助这些孩子上学。2005年她加入了托里县爱心妈妈团队,成为一名爱心妈妈,始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帮助那些生活有困难的孩子,特别是对托里县牧业村队的一些贫困孩子进行资助,帮他们交学费,买新校服、新书包和学习用具。从帮助孤寡老人到现在近16年里,如今老人已是耄耋之年,在老家和自己妹妹一家四代同堂幸福生活着,只是多了份对闺女一般的帕力达·胡特勒克的想念。爱心妈妈帕力达·胡特勒克已经记不住,她资助了多少个孩子、用去了多少微薄的收入。每年都有她资助过的孩子去她家看望她,让她欣慰不已。性格开朗、乐观、善于持家的爱心妈妈帕力达·胡特勒克,在自己生活条件还不宽裕的情况下去资助贫困学生,始终对生活充满信心,她相信,孩子们终会长大成才报效祖国,日子也会好起来的。
热心公益,服务学生。近几年来,爱心妈妈帕力达·胡特勒克和托里二小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这个缘分来自于她帮扶的3名哈萨克族学生,1名蒙古族学生,2名汉族学生和更多她关心的孩子。每到开学和“六一”,爱心妈妈帕力达·胡特勒克都会来到学校,给孩子们带来学习用具、送上新衣服、交上保险,还给孩子买上教辅材料。这位自已因家庭困难而被迫休学的爱心妈妈,眼里全是爱!这种爱是不分民族的爱,是不求回报的爱。她用自己的爱,减轻了每一个孩子在生活学习上的压力。她渐渐成为孩子们最亲、最敬的人,孩子们都发自内心地叫她“妈妈”!特别是她帮扶的汉族学生罗序成,是单亲家庭的孩子,父亲已经去世,母亲因车祸致残,以捡破烂来维持家庭,连孩子最基本的学费都交不起,更不要说其他学习用品了,当帕力达·胡特勒克知道后来到了小序成身边,送去新校服和学习用具,并对孩子的母亲说:“大妹子,你放心,虽然我们不是一家人,但我知道你家的情况,那你就不要担心孩子了,孩子上学的事情,你就不要操心了,全由我来负责。”一句句暖心的话语、一次次温暖的帮助,让两个来自不同民族的家庭从此结下了缘分,让两位母亲的心紧紧地交织在了一起,让两个不同民族的感情汇聚在民族团结大爱的长河里,静静地流淌……
如今罗序成已经步入大学,序成的姐姐也有正式工作了,家庭经济富裕了,孩子也都孝顺懂事。“大姐,我现在生活的很好,等序成大学毕业后我一定让他来看您,如果没有您,孩子就进不了今天的大学门,学他想学的专业。”电话那头传来“大妹子”的问候和感激。虽然不在一个城市,但是问候多了,打电话的次数更勤了,是爱把她们紧紧栓在了一起,让她们之间的“民族之情”变得更加血浓于水。爱心妈妈帕力达·胡特勒克再一次下决心:“只要我身体还能坚持下去,我就要一直帮扶到他们大学毕业,孩子们以后有出息,就是对我最大的回报。”她常说:“小时候,我的家庭也比较困难,兄弟姐妹多,我自己非常想上学,但最终没有能上成学。我出外打工,去供兄妹们上学。现在,兄妹们都长大了,考了上大学,有了工作,慢慢地都过上了好日子,看到有困难的孩子,我总想起自己小时候上不起学的遗憾,所以我总想用这种帮扶贫困学生来实现我曾经的理想,让更多的孩子能快乐的学习。我知道,无忧无虑的童年,是每一个孩子的梦想开始的时候。”
她说到做到了,不仅自己帮扶,还积极和托里县更多的爱心妈妈们一起经常到到学校看望孩子们,带着关心、带着爱心给孩子们带去生活和学习用品,尽最大努力让孩子们有一个健康成长、幸福快乐的童年。
不忘初心,持之以恒。爱,多一点付出,就会得到更所更大的满足,也会让爱得到升华。在托里镜泉水边的这家朴素的屋子里,每天都上演着一幕幕人间温情剧,感动着每一个人。帕力达·胡特勒克还记得当年母亲生病了,从部队上退伍来到社区里的汉族医生许希经常来家里免费为母亲看病拿药,虽然最终母亲还是离开了,但这件事却一直让她感激不尽。多年来每当看到社区里的汉族乡亲和维吾尔族乡亲们像一家人一样相互帮助,她便萌生了将社区的民族团结故事记录下来的念头。“因为我从小经历了很多苦难和挫折,我知道当一个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如果有人能帮一把,拉一下,或许这个人一生的命运将会改变。”这两年,帕力达·胡特勒克老人经常在社区文化大大院给年轻人讲述这些道理,讲述拜格托别社区这些年的发展变化,她希望社区里的年轻人遵纪守法、感恩党和社会,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永远维护好民族团结。
心底有爱天地宽,帕力达用自己的人生书写着民族团结的赞歌!虽然没有轰轰烈烈、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但是她有一颗爱心在各民族间传递。大爱无疆,真爱无言!爱心妈妈帕力达·胡特勒克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崇高精神,谱写出一首首民族团结之歌,绽放出一朵朵民族团结之花,这花儿在爱心的浇灌下盛开得更加绚丽多姿,更加光彩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