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教育孩子是父母的责任,父母不教育孩子,孩子会变坏,但父母如果用了错误的方法去教育孩子,孩子会变得更坏。很多父母费心费力教育孩子,孩子离自己的期望却越来越远,教育孩子换来的只是自己的烦恼、失望和痛苦,这都是父母教育不当导致的。所以,家庭教育中,父母需要讲究科学有效的方法,而将所有方法总结起来,其实都离不开“四项基本原则”。
六大家庭教育原则
1、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今天很多父母的生活常态,是时间往往安排得很满,却没有留给孩子的专属时间。陪伴才是最好的教育,优秀的家庭教育是在和孩子的共同活动当中,父母有意无意对孩子产生的影响。只有在父母有效的陪伴中,孩子才能产生归属感、安全感,坦露真实的自己。这时候,教育不仅会自然发生,而且效果极其明显。如果仅仅是坐在孩子旁边玩手机或者无视孩子,只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伤害。
2、尊重孩子,善于倾听
孩子虽然是父母所生,但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也有被尊重被理解的需要。当他跟你分享一些奇思妙想时,不妨认真倾听,肯定他的想法,慢慢了解孩子的世界,拉进亲子之间的距离。
3、多沟通少争吵
众所周知,愤怒和争吵解决不了问题,沟通和改正才正确方法。亲子之间难免会出现分歧,多沟通多交流,少否定少争吵。出现问题时,一同解决问题,而不是相互对立。沟通是关系的纽带,亲子关系也不例外。
4、多用规则,少用权力
对于孩子,家长无疑是权威,拥有很大的权力。但是,如果总是用权力来压制孩子,你的确可能经常“赢了”孩子。可孩子呢,却一次又一次地成了失败者。频繁失败的话,孩子要么会变得反叛,要么容易变得盲从。事实上,父母真正需要的,不是“赢”孩子,而是“赢得”孩子,让孩子理解而且信任父母。所以,才要少用权力,多用规则。如果孩子不遵守规则,父母要和善而坚定。我们是要让孩子懂得规则的道理,而不是逼着他遵守规则。对于还没有形成良好规则意识的孩子,不要一次确定过多规则,可以先易后难,逐步完善。
5、设计策略,培养习惯
所有好习惯都不是天生的,而需要长期培养。但是好习惯的培养没有那么容易,往往孩子一哭闹、一撒娇,父母的就心软了,放弃了。设计策略,给孩子一个脚手架,让他能比较容易地攀登到良好习惯的台阶上。比如,几乎所有家长都想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那么以后只要出门,咱们就一定要带一个小书包,里面装上孩子最近最喜欢的书。出门之后,至于看不看,不那么重要。让孩子时时刻刻知道,即使出了门,我后面的小书包里也是有一本最近喜爱的书的。仅仅这样一个暗示,其实就是一个脚手架。按照这样的自我认知和心理暗示,孩子就比较容易养成阅读的习惯。而不是父母天天在家里逼孩子“你要看书,必须看书”。
6、善于观察,发现潜能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一些能够影响世界的重要能力,只是每个人的潜能可能会表现在不同的方面。如果发现孩子在某一方面有明显的短板,父母要立刻转移视线,去发现孩子其他方面的天赋;转移视线不是放弃,而是帮孩子找到一条更开阔的道路。数学不好的孩子,可能在人文或者艺术方面有优势;不喜欢弹钢琴的孩子,可能只是在键盘类技能方面没有优势,可以尝试舞蹈、绘画、合唱和其他的艺术门类。
总之,为人父母不易,我们不仅要供给孩子吃喝穿住,更要教育孩子成人成才。因为,孩子健康成长,成人成才,父母则快乐幸福;否则,父母则一辈子受累!所以,教育好孩子,不仅是父母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也是父母自己获得人生快乐与幸福的需要。